安徽省利辛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大陆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 
| B.领土最北端在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 
| C.从经度来看,我国全属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全属低纬度 | 
| D.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 )
| A.曾母暗沙 | B.漠河 | 
| C.帕米尔高原 | D.乌苏里江 |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带
| A.北寒带 | B.北温带 | 
| C.热带 | D.南温带 | 
我国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 A.0.96万 | B.9600万 | 
| C.960万 | D.854万 | 
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 A.省、州、县 | B.省、县、乡 | 
| C.国家、省、乡 | D.市、县、镇 | 
我国东西跨距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海南省 | B.西藏自治区 | 
|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内蒙古自治区 | 
我国邻国最多、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西藏自治区 | B.内蒙古自治区 | 
|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青海省 |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以下省区( )
| A.台、粤、桂、滇 | B.台、滇、粤、桂 | 
| C.滇、桂、粤、台 | D.桂、台、粤、滇 |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 A.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 
|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D.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 
下列关于四大高原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 
| B.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 C.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 D.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 
成语“黔驴技穷”里的驴来自( )省
| A.云南 | B.贵州 | 
| C.四川 | D.黑龙江 |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 )
| A.草原 | B.平原 | 
| C.森林 | D.山地 |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
| A.青藏高原 | B.云贵高原 | 
| C.内蒙古高原 | D.黄土高原 | 
院落开阔,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的民居分布于我国( )
| A.南方地区 | B.北方地区 | 
| C.青藏地区 | D.西北地区 | 
目前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最主要淡水资源是( )
| A.海洋水 | B.河湖水 | 
| C.深层地下水 | D.冰雪融水 | 
一个米商要将10 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他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便宜并可行( )
| A.火车 | B.汽车 | 
| C.飞机 | D.轮船 | 
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我国境内的铁路线是( )
| A.京包——包兰线 | B.陇海——兰新线 | 
| C.陇海——南疆线 | D.滨洲——滨绥线 | 
下列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
| A.东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 C.四川盆地 | D.东南丘陵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 )
| A.劳动力 | B.资金 | 
| C.原材料 | D.科学技术 | 
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
| A.干旱少雨 | B.高温潮湿 | 
| C.高、寒 | D.温暖少雨 | 
“西气东输”工程用( )运输的方式将西北内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 A.铁路 | B.公路 | 
| C.航空 | D.管道 |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1)此图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 __________但各类比例不尽合理。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类型。A__________ C________。
(3)从图上可看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把“十分珍惜和_____________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读黄河水系略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         高原的      山脉,注入  海。其干流呈巨大的“  ”字形。
(2)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是       和          。
(3)①是黄河的重要支流_    _河,②是黄河的             水利枢纽工程。
(4)黄河是我国第      长河,是世界上含       量最多的河流。A.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B.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         ,②            ,③              ,④                  。
C.治理黄河含沙量大的根本措施是                ,                 。
(5)黄河在桃花峪以下河段被称为“          ”,形成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