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候;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渗(shèn)透 燥动 |
B. |
屏(bǐng)息 欢腾 |
C. |
亲 昵(ní) 晨曦 |
D. |
刹(shà)那 问侯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染上 徘徊 |
B. |
盖上 徘徊 |
C. |
盖上 盘旋 |
D. |
染上 盘旋 |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
B.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
C.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
D.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
- 题型:3
- 难度:中等
- 浏览:13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
B. |
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
C. |
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
D. |
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
B. |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
C. |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
D. |
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孔子谓伯鱼 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 ②,水潦 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 辞以军中多务 |
辞:推托 |
B.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 |
治:研究 |
C.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
见:了解 |
D.及鲁肃 过寻阳 |
过:拜访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 焉
A. |
复到舅家问 焉 |
B. |
且 焉置土石 |
C.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 |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
B. |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
C. |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
D. |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0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 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 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