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53363
  • 题量:10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中考试卷
  • 地区:内蒙古
  • 更新:2021-02-10
  • 浏览:183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在汇报活动中,我以突出的表现夺得全校第一名。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②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级》《弟子规》等书让我读。③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上学后,老师告诉我读书要心无旁骛,要锲而不舍_____.④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记得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盛放事业。适合自己的事业,不靠天赐,要靠自我寻找。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的局面,是这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1)给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注音。

锲而不舍  

(2)根据选文中所给的拼音填写词语。

xiāng dé yì zhāng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起读书,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知识分子家庭。

B.就这样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下,我爱上了读书。

C.通过读书,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D.今后我要更加认真读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4)选文中①②③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2019年6月3日,我校开展了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

B.在我三、四岁时,父母给我准备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书让我读。

C.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父母爱读书,他们读,我也模仿着读。

D.一篇篇优美诗文让我心驰神往,它们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158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没有人去注意他们,可见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 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3
3、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140
4、

古诗文填空。

(1)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4)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5)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6)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表达爱国激情和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8)人以德立身。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德行美好,人格魅力便会“香远益清”,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86
5、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助王养 其民也 何以至今 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予尝 · 古仁人之心

  

· 斯人

  

③齐王 使 · 使者问赵威后

  

④有粮者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12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