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
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2015年10月12日至1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多次黑子和耀斑活动。回答下列问题。有关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A.太阳活动是太阳内部的变化 | B.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
C.耀斑出现在太阳光球层 | D.黑子是色球层上出现的暗黑的斑点 |
太阳活动剧烈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 | B.地面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
C.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 | D.两极地区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1744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回答下列问题。与“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恒星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总星系 |
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具有
A.肥沃的土壤 | B.平坦的表面 |
C.适宜的温度 | D.厚厚的大气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1833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
B.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
C.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
D.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全球昼夜平分 |
当你做到本题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 | B.b—c之间 | C.c—d之间 | D.d—e之间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28
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冲积扇 | B.陡崖 |
C.沙丘 | D.峡谷 |
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流水沉积作用 |
C.风力侵蚀作用 |
D.风力沉积作用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1463
仪征捺山有扬州新打造的地质公园,这里有国内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下左图为“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代表内外力作用。回答下列问题。玄武岩属于
A.侵入岩 | B.变质岩 | C.沉积岩 | D.喷出岩 |
在上右图中,能反映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