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龙岩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蒙骜① 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帅师伐魏
②徒以有魏也
③蒙骜遁走
(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夹岸数百步 | B.珠可历历数也 | C.扶苏以数谏故 | D.数月之后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223
(届广西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谓:认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思而不学则怠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759
(届广西梧州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rèn)①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②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③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shuì)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纴:织布机。②发:打开。③简练:挑选。 ④说:游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安有说人主②是皆秦之罪也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读 书 欲 睡 引 锥 自 刺 其 股 血 流 至 足。
(3)请概括宋濂和苏秦在学习方面的共同点。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685
(届湖北宜昌中考)纵山居闲情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⑦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 B ),乌⑧知此句之妙( 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盈( ) 濯( ) 既( ) 相与(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
(3)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
归 而 倚 杖 柴 门 之 下 则 夕 阳 在 山 紫 绿万 状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5)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6)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
(7)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B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C 。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417
(届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 ,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亦知勤事之酬耶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②临水坐()
③即港之阳 ()
④太息而返()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4)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 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