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32185
  • 题量:25
  • 年级:高二
  • 类型:期中考试
  • 地区:江苏
  • 更新:2021-09-06
  • 浏览:1470
江苏泰州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
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963
2、

“秦汉以后中国的皇权政体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项伟大的创制,因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种狭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结束封建政体,统一国家产生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③打破了宗法束缚,给各阶层民众提供发展契机
④三公制度确立,权力制衡机制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465
3、

《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

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399
4、

某同学以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以下哪一内容可以为其研究提供素材()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777
5、

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1738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