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31279
  • 题量:12
  • 年级:高三
  • 类型:练习检测
  • 地区:全国
  • 更新:2021-09-13
  • 浏览:973
高三语文第八套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fú)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溶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jǐ),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pù)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埋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yáo)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千(fú)山堆积物 B.补(jǐ)不可胜数
C.(pù)流会流 D.妖(yáo)错落有致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阻止大约记载 B.阻止大致记录
C.阻挡大约记录 D.阻挡大致记载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一城山色半城湖 D.何方春水一方天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1925
2、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B.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
C.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D.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184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人,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B.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白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避免作弊。
C.《北京晨报》消息称,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已经哀落,对此我们深表惋惜。
D.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浏览:1585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俗文化的广告传播
什么是俗文化?汉字的“俗”是由“人”和“谷”两个字组成的,意为人要吃饭,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可见,“俗”就是指大众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举、俗话等。从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了,相似的称呼有民间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广告中蕴涵着俗文化,借俗文化实现传播目的,同时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发展。
作为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非常典型。首先是安土重家的心理。宗法制的熟人社会给人们一种自适的安全感,因此人们不习惯在流浪中追寻生活,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强烈。展现这种心理的广告作品很多,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别故里的游子情。二是趋同求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神州行”广告中葛优的独白“这就跟进饭馆一样,一条街上,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所借用和针对的正是趋同求稳的国民心理。三是敬官畏上的心理。中国民众经历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对官员普遍有一种敬畏加羡慕的心理。许多广告都牵强附会乃至胡编乱造地挂上皇家招牌,正是迎合或者说利用了这一点。
当然,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渲染与强化作用。民众有所好,广告必甚焉。如以节庆为背景的广告,节日未至,它已铺天盖地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唤起观众对于传统民俗的认同,引导受众的消费动机。这类广告冲击着受众,无形中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二是贬抑与扭转作用。如果说前面所述是广告对俗文化的“扬”,这里谈的则是广告对俗文化的“弃”。近年来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商家经常借机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这些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再如,麦当劳近年在中国大做广告,受广告传播的影响,不少中国家长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疼孩子就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这些都对中国的节日、饮食等文化带来了冲击。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广告有意追随俗文化、利用俗文化,以求给受众熟悉感,增加广告的亲和力;而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会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那么在广告文化盛行的今天,如何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我们认为,一方面广告人要强化社会责任感,切莫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因为这既是对俗文化的歪曲,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轻视。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还必须顾及人文教化的责任,不能惟利是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对广告的引导和监管,及时处罚违法俗广告,促进广告与俗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于“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文化就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它与广告密不可分。
B.俗文化内容丰富,常常蕴涵在广告中,使得广告实现传播目的。
C.安土重家、趋同求稳、敬官畏上等民间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很多广告的设计就是利用了这些心理。
D.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甚至给俗文化带来了冲击。

下列不能体现广告对俗文化的“弃”的一项是()

A.国内商家借洋节日大作广告,诱导消费者追随异域文化情境,导致洋节日在我国城市青年一代中甚至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趋势。
B.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广告宣传,促使中国家长对其过度追捧,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冲击。
C.广告中的文化内容,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过传播渗透到受众心里,反作用于社会文化。
D.有些广告以媚俗、滥俗的方式表现庸俗、鄙俗的内容,造成对俗文化的歪曲和对大众的误导。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只要迎合或利用好民间心理,广告就能借助俗文化引导受众消费,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
B.神州行、挂皇家招牌等广告投受众之所好,实现了商业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对俗文化起了积极的渲染与强化作用。
C.广告是大众传媒之一,既要传播信息也要传播文化,当下广告传播面临的问题就是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
D.对俗文化而言,广告传播是把双刃剑,只有广告人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才能使俗文化的广告传播得以优化。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992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2分,每小题3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隋书贺若弼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诛见:看见 D.伐罪民吊:吊唁、悼念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舌死后为常
B. 引锥刺弼舌出血 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宣帝嗣位
D.死不恨士卒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③课内句子: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778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