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9916
  • 题量:13
  • 年级:高三
  • 类型:高考冲刺
  • 地区:天津
  • 更新:2021-09-10
  • 浏览:1452
天津市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试卷
1、

唐太家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489
2、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62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346
4、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319
5、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浏览:1041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