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
广东中山高三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1653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政治现象,称为“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意思是官员由皇帝任免,但胥吏得不到升迁,却可以利用官员不熟悉政务,自己操办具体之事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说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君主专制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486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的纪念讲话,认为“历史的任务要求国民党恢复辛亥及北伐的精神,来完成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国民党当时正在进行的“未竟的事业”是指
A.反对帝国主义和侵略主义 |
B.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 |
C.打倒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 |
D.创建民国的民权主义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2066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904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