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
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777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
A.提倡“经世致用” | B.主张“知行合一” |
C.颠覆了理学传统 | D.宣扬人伦即天理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587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据此判断会审公廨制度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214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感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C.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D.列强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使人民彼此猜忌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282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年前与1856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
时间 |
总销售量(万包) |
出口量(占总量%) |
内销量(占总量%) |
1840年前 |
6.4 |
0.9(14.06%) |
5.5(85.94%) |
1865年 |
10.1 |
4.2(41.58%) |
5.7(56.43%) |
1894年 |
16.02 |
8.23(51.94%) |
7.7(48.06%) |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