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7416
  • 题量:14
  • 年级:高三
  • 类型:月考试卷
  • 地区:山东
  • 更新:2021-09-09
  • 浏览:1625
山东泰安高三下期二轮复习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1、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255
2、

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一生“有定则无定见无定行”。定则是爱国之心、立宪之志和新民之道,在此定则下,其主张、行动则是不断流变的:维新—保皇—君主立宪—护法—民主共和。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集中体现了

A.近代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与曲折
B.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近代政客投机钻营的特点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2225
3、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
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694
4、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066
5、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933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