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
安徽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社会成员掺职业或行业分类
②认为职业身份有贵贱
③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繁荣
④赞成推行重农主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485
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
B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
C |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D |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008
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古代雅典有几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以下符合材料的论述是( )
A.这说明雅典民丰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
B.导致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C.罗马法强调外邦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 |
D.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954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 )
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难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867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人中国社会 |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