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 编号:126488
  • 题量:8
  • 年级:九年级
  • 类型:期末考试
  • 地区:福建
  • 更新:2021-12-14
  • 浏览:1685
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1、

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5题填空)。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3),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5)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7)蒹葭萋萋,。(《蒹葭》)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浏览:186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文明与古老土楼碰撞出了神奇的光环,那沿途无所不在的一座又一座土楼,便是无数客家人留在南方大地上凝重的生存记忆。它(A.汇聚 B.汇总)了古往今来生活的酸甜苦辣,刻录着风起云涌的爱恨情仇,朴实无华的土木表情下涌动着生命的潜流。你是否会觉得,当穿梭于一座又一座土楼时,会感到飞逝的时光?当你站在天圆地方的天井里或楼道旁,凝视这里的一土一砖、一个门楣、一口水井,以及门联间的题刻,玲珑可爱的悬鱼,起翘飘逸的翼角,()bān驳沉重的楼板……并用手去摩()着那粗糙的墙面,用脚去丈量那由沙土、红糖、糯米发酵黏合而成的三合土厅堂,呼吸着那古旧杉木散发的特有气息,听着那淳朴的客家乡音,以及厚重的包铁皮大门关合的吱吱声……你是否(A.警醒 B.醒悟)□再美的图片,此刻,都是虚幻肤浅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bān驳摩()
(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填写字母)。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修改。
你是否会觉得,当穿梭于一座又一座土楼时,会感到飞逝的时光?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浏览:1916
3、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开展了“走进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认识非遗】
(1)根据“百度百科”的知识提示,你认为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A.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B.龙岩采茶灯 C.闽西汉剧 D.连城冠豸山

【关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面临
问题
传承人
老龄化
缺乏有效的
传承机制
人们的
认识不够
外来文化和
现代文化的
冲击
缺乏有效的
保护机制
缺乏
资金
不同观点
持有者
所占比例
52.4%
47.6%
65.3%
38.1%
61.9%
59.5%


(2)从统计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
(3)针对此种情况,你认为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答:
【保护非遗】
(4)请结合以下两则同学们收集的关于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连城宣纸?
材料一:连城宣纸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宣纸“百年不褪色、千年不变黄”,被誉为“纸中丝绸”,更有“民间国宝”之称。明嘉靖年间,连城人开始用竹料造纸,其中的连史纸,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民间说“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说的就是连史纸需七十二道工艺制造而成。据《连城县志》记载:“不少贵重书籍、契文、档案、史料等多用连史纸制作,就连朝廷奏本纸、科举考试用纸、官府榜文用纸,都采用连史纸。”
材料二:连城宣纸,鼎盛时期有1000余户造纸作坊。如今,由于省内外各种假冒伪劣宣纸充斥市场,给连城宣纸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加之经营不善、保护不力等其它原因,只剩下传了11代的“美玉堂”,它成了制造连城宣纸的“独苗”。
答:

  • 题型:0
  • 难度:中等
  • 浏览:1533
4、

名著阅读
(1)请阅读《伊索寓言》的其中一则,完成后面题目。
驴子和蝉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蝉答道:“吃露水。”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这则寓言是动物寓言,它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请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2)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悟空恨死了这金箍儿,那么当初悟空做了什么事,被诱骗戴上了金箍?又是谁给了唐僧金箍呢?请简要叙述这个过程。
答:

  • 题型:43
  • 难度:中等
  • 浏览:563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公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其名。孔子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霁:天晴。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③婴:晏子,名婴。④闻命:听从教诲。⑤里:里闾乡里。⑥循国计数: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公狐白之裘
(2)饥寒者
(3)孔子之曰
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 B.劳其筋骨 C.无奔走之劳矣 D.不劳而获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浏览:268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