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当电视()屏上刮了太久的轻浅风之后,(甲)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有时,我们麻木又没心没肺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是()皮笑脸、()情造作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我们的眼球、大脑,最终什么也留不下。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讲爱情的,没有_______;讲亲情的,没有_______;讲历史的,没有_______;讲战争的,也没有_______。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趣味失重、(乙)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在这一形势下,《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是一个有趣且令人()奋的现象。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荧yín嘻矫jiǎo震 | B.萤yíng嬉娇jiāo振 |
C.萤yín嘻娇jiāo震 | D.荧yíng嬉矫jiǎo振 |
语段中(甲)(乙)两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偶然(乙)品味 | B.(甲)偶然(乙)品位 |
C.(甲)偶尔(乙)品味 | D.(甲)偶尔(乙)品位 |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温暖的重量②血肉的重量③古朴的重量④动人的重量
A.①④③② | B.①②④③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浏览:13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四位学生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在文化经典课堂上,老师要学生从“穿衣服”的角度来表达他们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A.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B.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4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伊尹论
苏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狭 :使……狭小 |
B.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蔽:蒙蔽 |
C.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役役:劳苦不息 |
D.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蹈:遵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 | B.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草拂之而色变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C.则天下群起而诮之 | D.以其全才而制天下 |
士大夫之族君何以知燕王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
A.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
B.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
C.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
D.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儒家的伦理标准出发,要求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并提出了“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的观点。 |
B.紧承首段提出的观点,文章第二段通过王公大人和匹夫匹妇的比较,说明不取者愈大,所办者愈远。 |
C.文章第三、四段引入孟子和孔子的相关材料,是为了证明“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因而行文更严谨。 |
D.作者认为伊尹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贤者,不以自己的得失而进退,不以自己的荣辱而喜忧,穷达利害都不能动摇其对精神本质,也即道义的追求。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
(2)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3)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761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卢举使河源
(唐)张谓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别滁①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诗作于作者离别滁州赴扬州之际。
从两诗的第三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来看,张诗中第三句紧承前诗离别场景,宕开一笔,联想卢举出使路途的遥远,为后一句写眼前的离愁蓄势;欧阳诗中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都写到了离别的音乐,从描写音乐的作用来看,欧阳诗中音乐添人离愁,作者希望不要在离别时演奏凄伤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强自排遣离愁、不忍离别的情怀。张诗中_______________。
- 题型:18
- 难度:较易
- 浏览:2204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李密《陈情表》)
(3)可堪回首,,。(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题型:42
- 难度:容易
- 浏览: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