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1、夕阳西下,。(《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3、,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关河梦断何处,。(《诉衷情》)
5、,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 题型:42
- 难度:中等
- 浏览:596
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万籁”的意思是;“钟磬”中的“磬”是古代用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无言律诗,颈联对仗工整。 |
B.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清新明丽,写出了诗人对佛地的向往之情。 |
C.“深”字写出了禅寺的优雅宁静之美,“空”字写出了禅寺的空灵悠远之美。 |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隐逸山林的志趣。 |
- 题型:18
- 难度:中等
- 浏览:33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中的“表”是的一种文体。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
C.“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三顾茅庐,以当世之事咨之。 |
D.划线句中“大事”指刘备临终“托孤”,希望诸葛亮辅佐刘禅。 |
选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 题型:45
- 难度:中等
- 浏览:179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临终遗表
诸葛亮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阴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注释】①伏:谦辞,可不译译②逸阴:隐逸的贤才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兴师北伐()②自有余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B.诸葛亮因子孙衣食无忧,而感激先帝、报恩后主。 |
C.诸葛亮认为兴师北伐未获全功的原因是时运不济。 |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临终遗表》中都建议后主亲贤远佞。 |
从上文看,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 题型:45
- 难度:较难
- 浏览:988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指纹:早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①唐代法律规定,国家、民间的契约要加盖指纹——“按指为契”。1000多年后,这种 “按指为契”的方式传到西方,引起了英国、德国科技工作者的惊叹。当时,其他国家都缺少认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没想到中国的指纹技术能如此简单、准确地区别人与人的不同。因此,有人说,这是比四大发明更早的伟大发现。
②提到指纹,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其在破案中的神奇功效。殊不知,利用指纹破案并非现代技术。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指纹进行破案。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秦简,即著名的“云梦竹简”。其中就记录了一起疑犯挖洞入户盗窃的案件,官府根据现场遗留的指纹、掌纹等证据找到了罪犯。元朝人姚燧在其所著《牧庵集》中,记载了一个用卖身契上的指纹比对来破案的故事。
③就像世上没有两枚完全一样的树叶,指纹也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据研究,两不同的人具有相同指纹的概率仅为几百亿分之一。正是指纹具有的独一性和排他性,使其被公认为“证据之首”。
④古人还把指纹应用在其他方面。以秦汉时代盛行的封泥制为例,当时的人为了保密, 在送出书写在竹筒木牍上的文书时,除用绳捆缚,还要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印章,或者以指为印,以防有人偷拆。而到汉唐时,指纹已广泛用于田宅契、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物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此后,按手印成了中国人缔结契约的传统。
⑤尽管中国古人很早就通过肉眼观察到了指纹的人际差异,但指纹的独一性得到科学验证和世人公认却经历了一番曲折。1858年,在英国驻印度殖民地民政机构任职的威廉.赫谢尔,偶然发现来孟加拉的中国商人用涂着墨汁的大拇指在合同上按手印,于是开始进行指纹的、、。1877年,他在《手之纹线》一文中提出“指纹是不会重复的”观点,可他向官方提出的指纹识别建议却被看成“精神错乱的产物”。直到1897年6月,孟加拉警察总监、英国人亨利发明的指纹分析法才被印度的英殖民政府正式采用,之后,英国本土、德国、美国、法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始使用此法。
⑥有意思的是,走出国门的指纹技术,在改头换面后,被重新引入中国。1901年,北京成立第一个巡警学堂,其中一个重要教学科目,就是如何运用指纹侦破案件。2011年10月29日,我国对居民身份证进行修订,居民身份证加入了指纹信息。自此,借助新的二代身份证,用证单位就可以通过核验指纹,快捷、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依此填入第⑤段横线上的词语应该是()
A.观察采集验证 | B.采集观察验证 |
C.采集验证观察 | D.观察验证采集 |
阅读①-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②段画线句可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⑵我国古代在、、等方面广泛应用了指纹技术。下列对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纹具有独一性和排他性,两个不同的人指纹是绝不可能一模一样的。 |
B.从2500年前的战国开始,按手印就是中国人缔结契约的传统。 |
C.中国的指纹技术传到西方得到科学验证和世人公认经历了一番曲折。 |
D.走出国门的指纹技术,改头换面后重新引入中国,意在说明我国缺乏科学精神。 |
除上文所述,现代指纹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请举一例具体说明。
- 题型:4
- 难度:中等
- 浏览: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