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 编号:124838
  • 题量:18
  • 年级:高三
  • 类型:专题竞赛
  • 地区:全国
  • 更新:2021-09-10
  • 浏览:1662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1
1、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便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这里评述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法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1201
2、

【原创】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强调法的作用
C.隆礼重法 D.反对追逐利益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1391
3、

范蠡认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范蠡的经济思想是()

A.强调农业生产 B.适应市场需求
C.农商兼营,农商俱利 D.国家调控物价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834
4、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题型:1
  • 难度:容易
  • 浏览:1722
5、

吴于廑在《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中说到:“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B.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拥有一切权力
C.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D.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的君权始终受制于教权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浏览:1807
登录以后就可以查看全部内容啦